嘉峪關土方計算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麵塌陷、地裂縫、地麵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了解相關信息能夠做好湖北地質災害防治。自然定義簡稱地災。 以地質動力活動或地質環境異常變化為主要成因的自然災害。在地球內動力、外動力或人為地質動力作用下,地球發生異常能量釋放、物質運動、岩土體變形位移以及環境異常變化等,危害人類生命財產、生活與經濟活動或破壞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環境的現象或過程。不良地質現象通常叫做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惡化地質環境,降低了環境質量,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安全,並給社會和經濟建設造成損失的地質事件。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麵沉降、地麵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堿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災害背景影響或控製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環境和總體條件。它與地質災害形成條件既存在密切聯係又有一定區別。地質災害形成條件指的是造成地質災害的直接因素;地質災害背景指的是控製和影響地質災害的更高層次的基礎條件。地質災害背景由兩個係列組成: ①以地球動力活動為核心的自然背景;②以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核心的社會經濟背景。嘉峪關土方計算背景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一個具體災害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但從宏觀上控製了一個地區一種或多種地質災害的成災程度和變化的總體趨勢。因此研究地質災害背景條件是進行地質災害宏觀評價的重要內容。相關界定根據2004年國務院頒發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通常指由於地質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災害。地質災害可劃分為30多種類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誘發的稱為自然地質災害,由工程開挖、堆載、爆破、棄土等引發的稱為人為地質災害。常見的地質災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麵塌陷、地裂縫、地麵沉降等六種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基本定義地質災害是指由於自然或人為作用,多數情況下是二者協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層比較強烈地破壞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環境的岩土體移動事件。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具備自然演化和人為誘發的雙重性,它既是自然災害的組成部分,同時衛屬於人為災害的範疇。在某種意義上,地質災害已經是一個具有社會屬性的問題,已經成為製約社會經嶄發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質災害防治就不僅是指預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層扶的社會意識上更表現為努力提高人類自身的隸質,通過製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約束公眾的行為,白覺地保護地質環境,從而達到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的目的。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崩塌(宙危岩體)、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而塌陷和地裂縫等,它們是比較公認的園地殼表層地質結構的劇烈變化而產生的,且通常被認為是突發性的。地質環境災害是指區域性地質生態環境變異引起的危害,如區域性地而沉降、海水人侵、幹旱半幹旱地區的荒漠化、石山地區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區域性地質構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區的頻繁洪災等,這些問題通常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且緩慢發生的,地質界常稱其為緩變性地質災害當然,不能簡單地把洪水歸類於地質災害。但長時期、大範圍且爆發頻繁的洪災是與地質環境密切相關的,是人類社會工程經濟活動或防洪治水方略與地質環境演變方向比較長期的不相適應的結果。利用考古資料恢複長江荊江河段近5000 a來洪水位的上升過程,發現近2000 a來是荊江洪水位相對荊北平原上升的主要時期,累計上升13.6 m,特別是近500 a來的洪水位上升的平均視速率達20~27 mm,/a。近500 a來的荊江走堤廈其堤基的決口破壞曆史研究表明,在兩岸幹堤地基的滲漏、管湧、潰決、軟上地基變形和崩岸等工程地質問題中,洪水期以北岸的管湧和漬決占..優勢,幹早期則以南岸的崩岸引人注意,這反映了荊江高水位與其地質環境已不相適應的關係。
嘉峪關土方計算危險性評估成果有效期為多久?全國生態bai環境保護綱要: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du、惠及子孫的zhi偉大事業和宏偉工程。堅持不懈dao地搞好生態環境保護是保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需要。為全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努力實現祖國秀美山川的宏偉目標,特製訂本綱要。一、當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狀況(-)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成績。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采取了一係列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加大了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使我國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主要表現在:植樹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設和國土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取得進展;長江、黃河上中遊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全麵實施;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開始啟動;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生態農業試點示範、生態示範區建設穩步發展;環境保護法製建設逐步完善。 2.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仍麵臨嚴峻形勢。目前,一些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製,生態環境破壞的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現在: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源頭的生態環境惡化呈加速趨勢,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濕地日趨萎縮,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江河斷流、湖泊幹涸、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加劇了洪澇災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草原地區的超載放牧、過度開墾和樵采,有林地、多林區的亂砍濫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壞,生態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劇;礦產資源的亂采濫挖,尤其是沿江、沿岸、沿坡的開發不當,導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麵塌陷、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全國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區的麵積不斷減少,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環境惡化,珍貴藥用野生植物數量銳減,生物資源總量下降;近岸海域汙染嚴重,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珊瑚礁、紅樹林遭到破壞,海岸侵蝕問題突出。嘉峪關土方計算生態環境繼續惡化,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嘉峪關土方計算普及一下關於麻豆激情视频国语对白必備基礎知識!01地基建築物都是修建在地表上,建築物上部結構的荷載通過下部結構都會傳到地表的土層或岩層上,這部分起支撐作用的土體或岩體就是地基。根據地基是否經過人工處理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自然狀態下可達到承擔基礎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岩體、土體地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載力不能承受基礎傳遞的荷載,需經人工處理的岩體、土體地基。人工處理方法:換填法、預壓法、強夯法、振衝法、砂石樁法、石灰樁法、柱錘衝擴樁法、土擠密樁法、水泥土攪拌法(含深層攪拌法、粉體噴攪法。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粉體噴攪法簡稱幹法)、高壓噴射注漿法、單液規劃法、堿液法等。及材料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按構造方式可分為條形基礎、單獨基礎、井格式基礎、片筏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等。按基礎埋置深度劃分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注:基礎底麵離地麵的深度稱為基礎的埋置深度)。剛性基礎:剛性基礎所用的材料的抗壓強度較高,但抗拉及抗彎、剪強度偏低。常見的有:磚基礎、灰土基礎、三合土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毛石混凝土基礎等柔性基礎:在混凝土基礎底部配置受力鋼筋,利用鋼筋受拉,這樣基礎可以承受彎矩,此類基礎可稱為柔性基礎2.麻豆激情视频国语对白的目的1、地質勘查詳細查明擬建場地範圍內地基土的類別、地層特征及分布規律,查明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提供各層土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及壓縮模量值。2、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及其變化幅度,評價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以及鋼結構的腐蝕性。3、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提供與抗震設計有關的地震參數,判別場區內飽和粉土及砂土的地震液化情況。4、分析、論證地基基礎方案的可行性,提供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介紹可能采用的樁基計算參數,並估算單樁承載力。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好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範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6、對該嘉峪關土方計算區域提出岩土工程的分析及建議。3.岩土的工程分類作為建築地基的岩土,其工程性質由岩土的類別決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以下簡稱《地基規範》)將作為建築地基的岩土分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及不同土等。
一.哪些工程必須進行樁基靜載試驗?嘉峪關土方計算目前檢驗樁基(含複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載力的各種方法中應用最廣的一種,且被公認為試驗結果準確、可靠,被列入各國樁基工程規範或規定中。《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規定,必須做試樁的情況有三種:(1)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樁基;2)地質條件複雜、樁施工質量可靠性低(3)本地區采用的新樁型或新工藝;如果擬建場地已有現成的工程實例,而擬建建築物的基本情況又基本相同,這時是不需要進行試樁的。二.靜載荷試驗2.1 靜載荷試驗:是指按樁的使用功能,分別在樁頂逐級施加軸向壓力、軸向上拔力或在樁基承台底麵標高一致處施加水平力,觀測樁的相應檢測點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據荷載與位移的關係(即Q~S曲線)判定相應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或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2.2 靜載荷試驗類型:根據試驗對象可分為地基土淺層平板載荷試驗、深層平板載荷試驗、複合地基載荷試驗、岩基載荷試驗、樁(墩)基載荷試驗、錨杆(樁)試驗;根據加載方式可分為:豎向抗壓試驗、豎向抗拔試驗、水平載荷試驗。試驗使用設備:千斤頂、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油泵、靜載荷測試儀。2.3泰測基樁監測係統 三.樁基靜載荷施工簡略步驟3.1 檢測準備(1)檢測時間應滿足如下條件:樁身強度需達到設計要求,同時檢測休止時間還應滿足沙土不少於7d、粉土不少於10天、非飽和粘性土不少於15d,對於淤泥或淤泥質土等飽和粘性土不少於25d;泥漿護壁灌注樁宜延長休止時間(2)檢測數量應滿足如下要求:在同一條件下樁基分項工程的試樁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於3根;嘉峪關土方計算當總樁數在50根以內時不應少於2根。3)豎向靜載試驗的試樁和錨樁可利用工程樁,預估zui大試驗荷不得大於錨樁鋼筋的設計強度。3.2 施工流程程序
嘉峪關土方計算的考慮因素:基礎是整個房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屋所受外部作用經上部結構通過基礎最終傳至地基。為了保證安全並滿足使用要求,地基的變形(包括沉降量、沉降差以及傾斜等)應不超過根據上部結構對地基變形的適應能力與使用要求而確定的容許變形值。為此,基礎需要有足夠大的底麵積。對一般的工業與民用房屋,基礎的底麵積可根據地基的承載力設計值初步確定。對於重的房屋,如紀念性的大型房屋、高層房屋等以及在生產上或使用上對地基有特殊要求的房屋,對確定的基礎底麵積還需通過地基變形來驗算。嘉峪關土方計算基礎埋置深度的確定應考慮:(1)房屋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其它高層房屋的設備層、存車間、貯藏室等地下設施)、以及基礎的形式和構造;(2)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3)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及其性質;(4)相鄰房屋基礎的埋深;(5)地基凍脹和融陷的影響等。
嘉峪關土方計算報告的組成和主要內容1、工程概況;2、場地地形、地貌;3、勘察技術要求及依據;4、地基土的組成及特征;5、地下水概況;6、場地及地震效應;7、岩土工程分析及建議。1、勘探點平麵布置圖 ; 2、工程地質剖麵圖 ;3、土工試驗成果總表 ;4、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5、靜探試驗成果表 ;6、標貫成果統計表 ; 7、飽和砂(粉)土 液化判別表 ;8、固結試驗e-p分層曲線 ;9、鑽孔柱狀圖 ;10、波速測試報告 ;11、水質分析報告5樁基施工中常見質量問題的分析、處樁基礎作為建築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關係到整個建築物的工程質量。在樁基施工過程中,當遇到各種意外情況時,如何及時分析、及時處理,是樁基施工的關鍵所在。樁基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藝要求高,影響質量的因素較多,一般有:工程麻豆激情视频国语对白報告不夠詳盡準確;設計的不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種原因等。1、常見質量問題類別及原因分析樁基工程常見質量問題有:單樁承載力低於設計值、樁傾斜過大、斷樁、樁接頭斷離、樁位偏差過大等五大類。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1.1單樁承載力低於設計要求的常見原因有:1.1.1樁沉人深度不足;1.1.2樁端未進入設計規定的持力層,但樁深已達設計值;1.1.3最終貫入度過大;1.1.4其他,諸如樁傾斜過大、斷裂等原因導致單樁承載力下降;1.1.5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層剖麵、地基承載力等有關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1.2樁傾斜過大的常見原因:1.2.1預製樁質量差,其中樁頂麵傾斜和樁尖位置不正或變形,易造成樁傾斜;1.2.2樁機安裝不正,樁架與地麵不垂直;1.2.3樁錘、樁帽、樁身的中心線不重合,產生錘擊偏心;1.2.4樁端遇石子或堅硬的障礙物;1.2.5樁距過小,打樁順序不當而產生強烈的擠土效應;1.2.6基坑土方開挖不當1.3出現斷樁的常見原因:除了樁傾斜過大可能產生樁斷裂外,其他原因還有三種:1.3.1樁堆放、起吊、運輸的支點或吊點位置不當;1.3.2沉樁過程中,樁身彎曲過大而斷裂。如樁製作質量造成的彎曲,或樁細長又遇到較硬土層時,錘擊產生的彎曲等;1.3.3錘擊次數過多。如有的設計要求的樁錘擊過重,設計貫入度過小,以致於施工時,錘擊過度而導致樁斷裂1.4樁接頭斷離的常見原因:設計樁較長時,因施工工藝的需要,樁分段預製,分段沉人,各段之間常用鋼製焊接連接件做樁接頭。這種樁接頭的斷離現象也較常見。其原因,除了1.2節中1.2.1—1.2.5外,還有上、下節樁中心線不重合;樁接頭施工質量差,如焊縫尺寸不足等原因。1.5樁位偏差過大的常見原因:測量放線差錯;沉樁工藝不良,如樁身傾斜造成竣工樁位出現較大的偏差。2、 地質勘查常用處理方法打樁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施工單位切忌自行處理,必須報監理、業主,然後會同設計、勘察等相關部門分析、研究,作出正確處理方案。由設計部門出具修改設計通知。一般處理方法有:補沉法、補樁法、送補結合法、糾偏法、擴大承台法、複合地基法等,下麵分別簡要介紹:2.1補沉法 預製樁人土深度不足時,或打入樁因土體隆起將樁上抬時,均可采用此法。2.2補樁法 可采用下述兩種的任一種:2.1.1樁基承台前補樁。當樁距較小時,可采用先鑽孔,後植樁,再沉樁的方法。2.1.2樁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補靜壓樁。此法的優點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結構承受靜壓樁的施工反力,設施簡單,操作方便,不延長工期。2.3補送結合法 當打入樁采用分節連接,逐根沉人時,差的接樁可能發生連接節點脫開的情況,此時可采用送補結合法。首先是對有疑點的樁複打,使其下沉,把鬆開的接頭再頂緊,使之具有一定的豎向承載力;其次,適當補些全長完整的樁,一方麵補足整個基礎豎向承載力的不足,另一方麵補打的整樁可承受地震荷載。 2.4糾偏法 樁身傾斜,但未斷裂,且樁長較短,或因基坑開挖造成樁身傾斜,而未斷裂,可采用局部開挖後用千斤頂糾偏複位法處理。2.5擴大承台法由於以下三種原因,原有的樁基承台平麵尺寸滿足不了構造要求或基礎承載力的要求,而需要擴大樁基承台的麵積。2.5.1樁位偏差大。原設計的承台平麵尺寸滿足不了規範規定的構造要求,可用擴大承台法處理。2.5.2考慮樁土共同作用。當單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需要擴大承台並考慮樁與天然地基共同分擔上部結構荷載。2.5.3樁基質量不均勻,防止獨立承台出現不均勻沉降,或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獨立的樁基承台連成整塊,提高基礎整體性,或設抗震地梁2.6複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樁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對地基作適當處理,提高地基承載力,更有效的分擔樁基的荷載。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2.6.1承台下做換土地基。在樁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換成砂石填層分層填,然後再在人工地基和樁基上施工承台。2.6.2樁間增設水泥土樁。當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在樁間土中幹噴水泥形成水泥土樁的方法,形成複合地基基礎。2.7修改樁型或沉樁參數:2.7.1改變樁型。如預製方樁改為預應力管樁等。2.7.2改變樁人土深度。例如預製樁過程中遇到較厚的密實粉砂或粉土層,出現樁下沉困難,甚至發生斷樁事故,此時可采用縮短樁長,增加樁數量,取密實的粉砂層作為持力層 。2.7.3改變樁位。如沉樁中遇到堅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礙物,使樁產生傾斜,甚至斷裂時,可采用改變樁位重新沉樁。2.7.4改變沉樁設備。當樁沉人深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大噸位樁架,采用重錘低擊法沉樁。2.8地質勘查其他方法2.8.1底板架空。底層地麵改為架空樓板,以減填土自重,降低承台的荷載。2.8.2上部結構卸荷。有些重大樁基事故處理困難,耗資巨大,耗時過多,隻有采取削減上部建築層數的方法,減小樁基荷載。也有采用輕質高強的隔牆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設計的厚重結構而減輕上部建築的自重。 2.8.3結構驗算。但出現樁身混凝土強度不足、單樁承載力偏低等事故,可通過結構驗算等方法尋找處理方案。如驗算結果仍符合規範的要求時,可與設計單位協商,不作專門處理。但此方法屬挖設計潛力,必須征得設計部門的同意,萬不得巳時用之,且應慎之又慎。2.8.4綜合處理法。選用前述各種方法的幾種綜合應用,往往可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2.8.5采用外圍補樁,增加周邊嵌固,防止或減少樁位側移等。嘉峪關土方計算總之,樁基施工質量關係到整個建築物的工程質量,在樁基施工過程中,當遇到各種意外情況時,應及時通過業主、監理與設計部門聯係,按設計部門的設計修改通知或會議紀要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