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後,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轉向創新驅動,對地質勘查行業造成重大影響,相關投入隨之減少。與此同時,青海地形測量行業曆史遺留問題逐漸顯現,行業未來發展麵臨挑戰。如今隨著經濟建設的需要,地質勘查工作的內容已經不僅僅是局限於礦產資源的探索,還包括了對環境、資源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地勘行業管理政策理論研究的基本方法應是矛盾分析法,隻有發現矛盾、直麵矛盾、分析矛盾,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當前地勘行業一些主要矛盾不應回避也無法回避:行業保護與宏觀統籌的矛盾。任何行業政策的製定和執行均必須立足於保護本行業的整體利益,才能更好地支撐起全局長遠利益,當然也要充分擔當宏觀層麵的戰略決策。行業管理與隊伍改革的矛盾。地勘隊伍管理體製改革是生產關係調整的一項重大舉措。保好每一個從業者的權益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對此,行業管理與隊伍改革必須遙相呼應、相互促進。 行業管理與部門管理的矛盾。甘肅勘察設計地勘行業是公益性地勘隊伍,率先從國家層麵著手,打破部門壟斷是構建行業管理格局的必由之路。 政府投資與商業投資的矛盾。政府投資應當以宏觀效益為出發點,以“啃硬骨頭”為己任,突出對商業投資的牽動。政府對投資隻能局限於規劃和監管,項目實施應當全麵委托中介方。代管項目的中介方也隻按照工程谘詢市場的價格取酬。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的矛盾。政府對市場行為的監管責任永遠不可推卸。企業自律永遠隻能扮演補充和輔助的功能。地勘行業產品質量監管如果始終遊離於各級政府技術監督局的職責之外,加之行業內監管體係遠未形成,那麽,放鬆監管後的諸多問題必將凸顯。近一年的時間裏,甘肅工程測量政府部門出台了一係列與礦產勘查開采相關的管理政策。2017年7月,國土資源部啟動自然保護區礦業權清理工作。隨後,各省紛紛出台文件對各類保護區礦業權進行清理和分類處置。麵對政策的不斷收緊和礦業權退出標準的不確定,社會資金更傾向於持幣觀望,減少或暫停對礦產勘查的投入;2017年出現的礦產勘查投入與礦業市場及全球礦產勘查市場趨勢脫節的現象在2018年可能會繼續。隨著政策的明朗和穩定,市場對礦產勘查的決定性作用將凸顯,青海地形測量市場趨穩,內生動力或將增強。
青海地形測量的分級和成因分析 分級標準地質災害防治按危害程度和規模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質災害險情和地質災害災情四級: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地質災害險情。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災情。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500人以 上、1000人以下,或潛在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大型地質災害災情: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 中型地質災害險情: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中型地質災害災情: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小型地質災害險情: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以下,或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小型地質災害災情: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成因分析地質災害都是在一定的動力誘發(破壞)下發生的。誘發動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為的。據此,地質災害也可按動力成因概分為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兩大類。自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規模和頻度,受自然地質條件控製,不以人類曆史的發展為轉移;人為地質災害受人類工程開發活動製約,常隨社會經濟發展而日益增多。 誘發青海地形測量的因素主要有:1、采掘礦產資源不規範,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載、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青海地形測量危險性評估成果有效期為多久?全國生態bai環境保護綱要: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du、惠及子孫的zhi偉大事業和宏偉工程。堅持不懈dao地搞好生態環境保護是保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需要。為全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努力實現祖國秀美山川的宏偉目標,特製訂本綱要。一、當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狀況(-)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成績。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采取了一係列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加大了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使我國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主要表現在:植樹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設和國土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取得進展;長江、黃河上中遊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全麵實施;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開始啟動;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生態農業試點示範、生態示範區建設穩步發展;環境保護法製建設逐步完善。 2.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仍麵臨嚴峻形勢。目前,一些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製,生態環境破壞的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現在: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源頭的生態環境惡化呈加速趨勢,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濕地日趨萎縮,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江河斷流、湖泊幹涸、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加劇了洪澇災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草原地區的超載放牧、過度開墾和樵采,有林地、多林區的亂砍濫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壞,生態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劇;礦產資源的亂采濫挖,尤其是沿江、沿岸、沿坡的開發不當,導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麵塌陷、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全國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區的麵積不斷減少,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環境惡化,珍貴藥用野生植物數量銳減,生物資源總量下降;近岸海域汙染嚴重,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珊瑚礁、紅樹林遭到破壞,海岸侵蝕問題突出。青海地形測量生態環境繼續惡化,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青海地形測量主要包括:支護結構、相關自然環境、施工工況、地下水狀況、基坑底部及周圍土體、周圍建(構)築物、周圍地下管線及地下設施、周圍重要的道路、其它應監測的對象。有多種監測技術和信號傳輸處理方式。根據青冶工程(QYETC)技術人員的經驗,一般有監控專家係統、智能控製係統、可視化監測軟件等幾類配套工具,反應時間可控製在1s範圍內,采樣頻率可達100Hz,完全能夠做到實時監測,為工程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持。監測報表和監測報告· 1.工程概況· 2.監測項目及監測點平麵和立麵布置圖· 3.采用的儀器設備和監測方法· 4.監測數據處理方法和監測結果過程曲線· 5.監測結果分析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09)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青海地形測量的處理過程也可以分為以下過程:1.監測目的2.確定監測項目3.測點布置4.監測方法、主要儀器及精度要求5.監測頻度6.監控報警 7.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
青海地形測量項目野外驗收要求一、地質勘查項目野外驗收工作應在野外工作現場進行,其依據是項目設計書及有關技能標準和要求。二、承擔單位在項目野外工作結束前一個月,向實施單位提出項目野外驗收申請。 三、申請野外驗收,具備以下條件:已完成設計規定的野外工作;原始資料全、準確;原始資料(含實物資料)已經進行整理,並進行了質量檢查和編目造冊進行的綜合整理,編寫了項目工作總結。四、項目提供野外驗收的資料包括:全部野外實際資料:● 野外原始圖件;● 野外記錄本、原始野外記錄卡片、原始數據記錄、相冊、表格等;● 野外各類原始編錄資料,及相應的圖件● 樣品鑒定、分析、測試送樣單和分析測試結果;● 各類典型實物標本;● 過渡性綜合解釋成果資料和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成果資料;● 其他相關資料。質量檢查記錄(包括年度原始資料檢查記錄小結)。工作總結,包括: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含工作量);地質成果總結;質量總結;存在問題及改進意見五、野外驗收的主要內容原始資料是否全、準確;是否完成了規定的目標、任務;是否完成了批準的工作量;項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工作質量是否符合規範、規定要求;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是否符合有關要求;質量體係運行情況是否正常;工作總結是否係統;野外實地抽查是否合格。六、野外驗收應對該項目野外工作情況評分並劃分等級。評分實行百分製,根據總分多少劃分為:≥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七、野外工作等級評定後,驗收組形成野外驗收意見,組織驗收單位應對野外驗收意見進行審核、簽署意見,並及時通知被驗收單位。八、被驗收單位收到野外驗收意見書和組織驗收單位意見後,應按意見的要求完善各項工作;青海地形測量需補充野外工作的,還應及時補充和完善野外工作;並向組織驗收單位提交補充工作總結,組織驗收單位審核認可後,方可轉入成果報告的編寫九、野外驗收過程中被驗收單位應提交的資料,回答質疑,提供驗收組要的工作條件。
青海地形測量埋荷載箱的方法是否可靠?自平衡法試樁試驗中,荷載箱的埋設位置是自平衡法試樁測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至於樁基檢測埋荷載箱的方法是否可靠,主要在於能否找到樁的平衡點。地基檢測如何確定自平衡法荷載箱的平衡點,要首先了解自平衡法的工作原理;何為自平衡法?自平衡法試樁是近似於豎向抗壓( 拔) 樁實際工作條件的一種試驗方法,其可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樁周土層極限側摩阻力和樁端土極限端阻力。青海地形測量 其原理是:把一種特製的加載裝置—荷載箱,預先置於樁身指定位置,即樁的平衡點,並將荷載箱的高壓油管和位移絲引至地麵。高壓油泵在地麵向荷載箱充油加載,荷載箱將力傳遞到樁身,依靠其上部樁側極限摩阻力和自重與下部樁側極限摩阻力和極限樁端阻力相平衡來維持加載,從而獲得樁的承載力。而通過地勘及設計的要求,由此計算得來的荷載箱埋設的位置即為平衡點。目前自平衡法荷載箱檢測樁基極限荷載已越來越成熟,並且在市場上已應用多年,而市場反映對於樁基檢測預埋荷載箱的方法十分可靠。